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指南 > 正文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制度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5-04-29       点击次数: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审计机构,是1925年6月省港罢工委员会设立的审计局,负责审核委员会各机关的开支帐目。1926年3月,专门公布了《审计局组织法》。
   土地革命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一整套适应革命战争形势需要的审计机构、审计法规和方法,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审计体系。1931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央政权由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最高法院组成。1932年8月17日,人民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常务会通过的《财政暂行组织纲要》规定 ,在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之下设立审计处,各省财政部之下设立审计科,行使审计监督权。为使审计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保证审计监督工作不受外来各种因素的于涉,1934年2月17日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设立直属中央执委会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财政人民委员部。地方建立了审计委员会(或分会)属于中央审计委员会,同时受省和中央直属市执行委员会和主席团的指导。1934年2月20日,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对审计的内容、中央审计委员会与各分会的关系、审计报告原则、 复查原则、委托审查原则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随着根据地审计事业的发展,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机构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如在财政系统、国家银行和邮政局都建立起了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为一体,在苏维埃政权结构中正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审计组织体系,充分显示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审计建制日臻成熟和完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审计作为根据地政权建设和财政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加受到重视。在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和军队系统内,大多建立了审计组织,实行审计监督制度。这一时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以及统筹统支的财政政策,为克服财政混乱状况,制止贪污浪费行为,充分保证军政供给,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服务的。但由于受战争形势的影响,存在审计人员缺乏、机构不稳定等问题。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逐渐建立起了比较独立、系统和完善的审计制度。
   1937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便建立了审计处,直属边区政府。到1946年下半年这段时间内,审计处几经撤并、重建。194612月,边区政府重新建立边区审计处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审计暂行规程》(草案)1948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又联合发布了《陕甘宁晋绥边区暂行审计条例》,对审计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晋冀鲁豫边区,于1941年年底成立审计委员会。19478月,晋冀鲁豫边区军区及军分区也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在晋察冀边区,1942年8月,军区司令部、边区行政委员会作出了关于组织审计委员会的决定,同年8月,审计委员会成立。在豫皖苏边区,其行政公署于194710月颁布了《豫皖苏边区各级政府审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边区各级政府财政科内设审计组织,配备审计干部,专事审计工作。同时,还制定了《审计会计规程》,对审计实务作了详细说明。山东省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总司令部等也曾先后设有审计组织。
   纵观我国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我国审计制度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审计监督制度,都印有时代的痕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尽管审计建制有所不同,发挥作用的程度也不等,但它始终在国家的上层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都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相适应的,都是为加强经济管理,用好财政支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的。由此不难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探索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审计监督制度也就成了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自中国审计出版社《社会主义中国审计制度的创建》

� ( � � �@"*�'$*��位、职权范围,还是审计种类、审计方法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时期的审计制度,是我国以往历代都难以比拟的。

摘自中国审计出版社《社会主义中国审计制度的创建》

Copyright @ 2010-2011 重庆大学审计处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02322 对外公开监督电话:023-65112867